青山碧水铸忠魂,诗画桓仁谱国歌——革命老区桓仁满族自治县简介

2022/08/02  浏览量: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354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438万亩,耕地面积41万亩,水域面积39.8万亩,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貌。
        全县总人口30万人。辖1个开发区、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103个行政村、22个社区。桓仁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建县,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满族自治县。全县有满、汉、朝、蒙、回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5.7%(其中满族人口占53.1%)。
        桓仁自然条件优越,属中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4℃,年平均相对湿度66%,平均日照时数2348小时,平均无霜期153天左右。同时,依山傍水的地理条件形成独特的小气候区域,使桓仁夏季温热湿润,冬季寒冷但不干燥,体现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的气候特点。年平均降水量87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PH年均值为6.46,未发生过酸雨现象。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左右,PH值为5.8—6.5,碱解氮平均含量140毫克/千克,速效磷含量37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60—80毫克/千克,土壤养分充足,可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需要。水资源丰富,境内形成以浑江水系为主的大小河流84条,库湾100多个,全县年均入境水量54.6 亿立方米,拥有辽宁最优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桓仁自然资源丰富,素以冰酒之乡、鱼米之乡、参药之乡、林蛙之乡而远近闻名。林业资源丰富,全县有林面积417万亩,森林覆盖率78.9%,为辽宁之冠。特产资源丰富,拥有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1117种。其中林下参面积65万亩,产量居全国之首;辽五味、辽细辛等道地药材誉满全国;桓仁林蛙年产6000万只,品质好、药用价值高。旅游资源丰富,全县风景区总面积710平方公里,旅游资源总量占本溪市旅游资源总量的55%,被专家誉为“高句丽发祥圣地、清王朝肇兴之地、中国易学标本地、国歌原创素材地”。
        桓仁县是经考证并通过国家民政部认定的“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1932年4月21日,在桓仁师范学校操场隆重举行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和辽宁民众自卫军抗日誓师大会,唐聚五就任辽宁民众自卫军总司令;全盛时期,辽宁民众自卫军发展到37路军、20万余人,控制东边道14县,并成立辽宁省临时政府,成为东北地区民众抗日最大一支队伍,掀起东北民众抗战的高潮,奠定了桓仁“国歌原创素材地”的地位。1934年5月,桓仁县成为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联一军南满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1936年9月,桓仁成为中共南满省委、东南满省委机关驻地。本桓抗日游击根据地是辽宁抗联核心区,是辽宁建立最早、机构最全、布局最密集、影响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较早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方,涌现出了杨靖宇、唐聚五、李红光、李德恒、隋相生、韩浩、李向山、解麟阁等一批英烈人物,在抗战胜利的历史丰碑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2016年12月,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桓仁县于2018年建成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义勇军主题纪念展馆。纪念馆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脚下的北山公园,展陈面积2300平方米,以图文展板、多媒体演绎、场景复原、大型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集中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提出坚决抗日、收复失地号召,不甘屈服的东北各阶级、各阶层民众在第一时间揭竿而起,在广袤的白山黑水间展开如火如荼的抗日武装斗争,拉开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史实和艰难历程。